当前位置 :
【名人故事集有哪些名人故事举几个例子】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4-17 06:09:44
问题描述:

名人故事集有哪些

名人故事举几个例子

胡中骥回答:
  新会历史名人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明宣德三年10月21日(1428年11月26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都会乡.童年时举家迁于江门白沙乡,学者以乡名尊称白沙先生.卒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终年73岁.   白沙于正统十二年,二十岁应乡试,考取第九名举人,其后屡次赴京会试皆未第.成化十九年(1483年)时已56岁,始以荐举官授“翰林院检讨”,旋以奉母终养告归,返白沙乡居碧玉楼读书讲学,此后终身不仕.白沙虽然一生不作官,而却以理学而闻名于世,成为明代一个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   白沙的讲学宗旨,不尚声华,惟务实际,与当时形式时尚,沉溺于利禄功名的传统官学派办学作风,背道而驰,冲破正统派的学术权威,解放传统制度的束缚,为学者开辟了新的道路.   白沙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确立了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地位.他的学说被誉为“独开门户,超然不凡”,“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因此他也被人们尊称为“大儒”、“圣人”,辞世后被追认为“文恭公”,成为中国古代广东唯一从祀孔庙的学者.故有“岭南一人”之誉.   白沙先生是当代诗人,他的诗格调清高,雅淡潇洒,有陶渊明、邵康节的风格.张诩谓“其诗也则功专而入神品,有古人不到者.”他常好以诗论道,诗句之中,多涵哲理,故有“白沙诗语如禅语”之誉.诗句平易近人,不事雕饰而直舒胸臆,又多涵哲理之作,是明诗中最具特色而高致的.   除理学、诗、文之外,白沙更擅作书,其书法植骨于欧阳询,又参以米苏之势,自成一体.早岁作书,皆用毛笔,惟最擅草书,其传世著名的“大头虾谈”书法立轴,其一就是用毛笔书成;晚年喜用茅笔作书,茅笔是白沙创制,以茅心束缚而成,称曰“茅龙”,现在崖门之慈元庙碑,就是白沙晚年用茅龙所书.白沙书法的出现,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使明代书法为之改观.这是白沙于书法造诣上的一个贡献.   高俨   高俨(1616-1689)明末清初广东画苑里画山水画的大师.字望公.广东新会人,高俨品行高尚,博学多才,工诗,能书,擅画,时人称为“三绝”,与当时岭南文坛画苑的陈子壮、王邦畿、陈恭尹、张穆等交朋友.顺治六年(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平定广东,驻广州城,闻高俨声望,屡派人邀请他出任官职,均被拒绝.高俨精绘山水花卉,但他的作品不轻易给人,特别是不愿给官僚市侩.晚年,艺术造诣更精,能在月光下作画,比日间画的更好.因他姓高,人称“高士”.代表作有清初画的《秋寺晚钟图》立轴,笔锋苍劲,功力深厚,是他生平杰作.还有《新会十二景册》,重现冈州如诗如画的山河景色.《秋林观瀑图》被画家誉为“笔墨甲于岭南”.高俨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逝世,终年73岁.著有《独善堂集》.   陈享   陈享(1805-1875)“蔡李佛拳”创始人.字典英,号达庭.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拱北里人.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学佛家拳.道光三年(1823年)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四年,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道光十四年(1834年),陈享别师下山,返回故乡,其后用两年时间,苦心钻研所学拳术,集蔡福、李友山和陈远护三家拳法,创造一套独具一格,拥有初、中、高级共49套拳路的拳术,称为“蔡李佛拳”.咸丰三年,太平军起义后,陈为避清廷征募乡勇,携眷投奔他乡,先后在江门、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设馆授徒,以弘扬所创“蔡李佛拳”之技.各地弟子学有所成而显名于世者,有陈显承、陈龙典、陈大指、龙子才、阮骇、张炎等数十人.陈享曾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处当过幕友.1856年9月辞别返乡.后清廷搜捕太平军余党,陈逃往香港转赴南洋各地教授“铁箭拳”,称为蔡李佛长拳,赢得很高声誉.同治三年(1864年),陈抵旧金山,被华侨陈氏联宗会聘任为国技教师,收徒遍及全市.同治七年(1868年),陈享离美返乡居住.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十日病逝,终年70岁.   伍廷芳   伍廷芳(1842——1922)原名伍叙,宇文爵,号秩庸,新会县城官来桥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在马来亚马六甲州容都亚南出世.岁时随父伍荣彰从新加坡归国,居住在广州芳村.他不喜欢章句帖括之学,而喜欢读子书、史鉴和小说,对新文化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后来转到一间教会学校就读,认识了英国牧师晏惠林谂,并被推荐进入香港圣保罗书院读书.求学时间,他不但专心攻读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而且关心社会.   1858年,伍廷芳刚满16岁,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报》,开中国人自办日报之先河.到1861年,伍廷芳以优异成绩从圣保罗书院毕业后,即受聘于香港高等法院任译员.他除了担任高等法院和《中外新报》工作外,于1864年,又协助陈蔼亭创办《香港华字日报》.1870年,伍廷芳调任香港巡理厅首席译员.   1874年,伍廷芳抱着救国治国的愿望,自筹经费,赴伦敦林肯法律学院深造,经三年刻苦攻读,成为第一个取得英国法律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877年3月,伍廷芳从英国回到香港.5月18日,由香港律政司正式宣布他出任大律师.伍廷芳为维护香港同胞利益,与种族歧视势力展开了抗争.1878年8月,港督轩尼诗反对种族歧视,废除笞刑的主张,博得了香港同胞的拥护,但激起英籍居民的不满.伍廷芳、梁安等人在东华医院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参加10月7日在香港大球场召开的民众大会.10月7日,当会议通过允许实行鞭刑时,伍廷芳提出抗议,率领华人退出会场.同年11月,由东华医院董事局发起,130名富裕华人签名,请求英女皇留任轩尼涛当下属港督;另又有2000多名华人签名,请求英女皇废除笞刑.两封请愿书都是由伍廷芳等代表交给港督的.其后获得英女皇批准,香港取消了笞刑.伍廷芳敢于挺身而出,说法论理,为港人争取民族平等、保护华人利益的行动,得到中外人士称赞.港督体会,伍廷芳已成为华人领袖,利用他可以做好华人工作,稳定香港.因此,同年12月16日,委任伍廷芳为掌法太平绅士,为40名太平绅士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以后,伍廷芳陆续被委为立法局议员、港府裁判司署、保良局副主席等职务.   1882年,伍廷芳应清政府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招入其幕府,任法律顾问,协助洋务和外交事务工作,后又出任北洋洋务局委员、法律大臣、商务会办大臣,商部、外交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要职;1896年11月至1910年,伍廷芳由二品衔候补道升为四品堂卿衔,曾两次派驻美、日、秘国任公使.伍廷芳还协助清政府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编纂民事、刑事诉讼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伍廷芳积极支持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他先后致函清朝摄政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勖,劝告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体.他在《致清庆邸书》中曰:“大江南北,相继独立,其志在乎扫除专制积弊,而建共和政体,时局岌岌,不可终日,致君于尧舜之揖让于民,享共和之幸福.此文一时轰动朝野.”   1912
最新更新
优秀历史推荐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问答网(wenda2.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问答网 wenda2.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0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