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有研究易经的吗?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4-25 12:56:39
问题描述:

有研究易经的吗?

李武强回答:
  要是不想看下面总结就是一句话   《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专著.从古至今给历代文人极大的影响,不过因为现代的思想观念是唯一论,唯物论,坚决遏制二元论以及近代学习西方哲学和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思潮影响.所以易经从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慢慢向着只涉及占卜方向的书籍发展的趋势.   “《易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著作的名称,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汉代统治集团以儒学治天下,儒家学者选定了一套古代典籍(儒家十三经)作为知识传播工具,并把《周易》列为首经,始有《易经》之称.《周易》的编定者把前代的易书称为《易》.据《礼记》记载,在《易经》之前,共有三个《易》的版本,即《归藏》、《连山》和《周易》,后来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周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有“《易》历三圣”的说法,即伏羲作八卦、文王系辞并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传.流传至今的《周易》,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传人编定而成.其实,《易经》还经历了老子和秦始皇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检验.老子的《道德经》有88个句子引自《易经》(据《图解易经》,祖行编著,华威国际出版社,2009年3月1版,第2页),而秦始皇嬴政在“焚书坑儒”的政治文化运动中却保留了《易经》.为便于叙述,本文使用“《易经》”名称.   关于《易经》这部著作的性质和价值,中国现代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学者们对《易经》的看法仍然大相径庭.《易经》的思想发端于伏羲八卦,在历经了周文王、老子、孔子、秦始皇,直至晚清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的科学性从来没有受到中国学者的质疑.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历史时刻,中国却沦为科学技术的沙漠,并且维持着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践踏.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开明学者举起了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旗号,并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这种局面,也成为杨振宁等现代学者否定《易经》,认为《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占据着中国哲学的统治地位,学术界关于《易经》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比如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缩印本,1390页):   易经①即“周易”.②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惟全部经文当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2,《经书浅谈》(杨伯俊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迷信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迷信.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7页).   孔子把《周易》看成一部哲学书,并不是看成一部占筮书(15页).   汉朝人解释《周易》,离不开“象”和“数”……到三国魏末,王弼注释《周易》,开“玄学”之风,扫除术数(即上述“象数”、“互体”、“爻辰”之类),便把《周易》之为占筮书变成哲学书.宋朝道士陈抟又创为“先天”、“后天”、“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把周易变为方士书(16-17页).   《周易》本是占筮书,应该还他本来面目,无妨仍把它看成古代占筮书.这是古人的迷信……(17页)   3,《中国文化辞典》(施宣圆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易经:指《周易》中相对《传》而言的经文部分,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之书.……在宗教迷信的形式下,保留了有关古人的思想和认识能力的资料,包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思想历史上有深远影响.   在以上三部著作中,后二者基本上抄袭《辞海》的观点,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书,而且是封建迷信的.三者都认为,占筮活动必然是封建迷信活动.   在中国民间,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的确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算命卜卦、阴阳风水活动等等.但是,《易经》“迷信”论并没有统一人们的观点.与之相反,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易经》“科学”论也一直延续着.据张善文在马振彪遗著《周易学说》(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花城出版社,2002年1月1版,)中的介绍,曾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的马振彪教授,“以弘扬《易》道为己任”,“倾其毕生心血”,著成《周易学说》遗稿.马振彪卒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对于《易经》的研究也就持续到了这一时期.张善文本人还与他的老师黄寿棋教授合著了《周易译注》,于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改“以经注经”的传统易学惯性,赵定理把中国《易经》、道德哲学与物理学和数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易”派的代表人物.赵定理于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从事太阳光谱研究工作,1984(有介绍说为1964)年改向从事古天文与《易经》、中医方面的研究.他先后编著了多部易学、哲学和科普性的著作,他的科学道德哲学著作《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于2003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台湾的牟宗三、祖行等也有不少易学成果.牟宗三曾认为:“黑格尔就不能了解道家,他对中国的哲学完全不能了解”(《四因说讲演录》,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1版,63页).1997年12月27日,首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开启了经常性的国际易学活动.   《易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易经》“迷信”论的根据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相传为文王的系辞,大部分都与占卜利害吉凶有关.比如:乾卦第一,元、亨,利,贞.节卦第六十,上六,苦节,贞凶,悔亡.《易经》在古代的用途,主要用于占筮,现代出土的大量殷商卜辞就是例证.《易经》在民间的传播也是与占卦算命等迷信活动共存的.但是,这些关于《易经》价值的判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占筮活动并不等于迷信活动.占,就是推断或预测,是问题解决活动.筮是一种草,作计算工具之用.对行动的厉害吉凶进行预测,不仅古人要做,而且是现代人经常要做的工作,只不过占筮和推测的过程要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要实现准确的占筮,就需要精确的设卦;要做到精确的设卦,就要全面地认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特性.其次,《易经》被用于迷信活动,并不等于《易经》是迷信活动的产物,正如物理学被用于迷信活动,不能证明物理学是迷信产物一样.   《易经》这部书,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前,一般就叫《易》,而没有人叫它《占》或《卜》、《筮》.至于“归藏”、“连山”和“周易”,则是夏、商、周三个朝代《易》的版本,据说与卦符或卦象的排列秩序有关.“易”字的语义,就是“变”或“变化”,这是不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易经》所关注的变化.狭隘地理解《易经》的人,只把易经的变化看成是六个位置上的阴阳爻所构成的全部变化形式,而不考虑六个位置和阴阳
历史推荐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问答网(wenda2.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问答网 wenda2.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0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