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4-04-17 01:46:40
问题描述:

如何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黄泽仁回答: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好好利用情景图情境图的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基本理念.其内涵丰富,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理解并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这些口诀的情境图有的是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如4、5的乘法口诀;有的要求学生观察、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如6、7、8、9的乘法口诀.这些情境图都蕴含着两大方面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先让学生创造性地用5根小棒摆出一个图形,再摆出几个这样的图形,然后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思考、交流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操作,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2.帮助学生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提供丰富的探究素材.例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小棒,用连加的方法填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根据图意和连加的结果,学生很快就会列出乘法算式,并明白算式与积的来源.再如8的乘法口诀教学,利用鼓号队的队列,让学生数一数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再填数,最后列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情境图在教学时,经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或技术的处理加工,场面会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既能激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与意义.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口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因此,在口诀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必须注意以下3点.1.让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摆一摆图形,然后数一数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突出五个五个数的方法.再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可先出示金鱼图,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一条金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两条呢?怎样计算?2.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连加的填空,并列出乘法算式.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指导学生边完成连加的填空边说出加法算式,接着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根据连加的结果写出积.3.指导或让学生独立编出乘法口诀.在列出乘法算式后,可接着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学生编出一两句口诀,其余的可让学生根据“填空———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诀的编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白了口诀的来源与意义,即使以后忘记了某句口诀也能根据连加的方法或前后口诀来推出积是多少.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学编口诀,教师可指导编写一两句口诀以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编写.有了5的乘法口诀编写经验,其他乘法口诀的编写,就可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动手、动脑,自己编写出来了.三、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应用、熟记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要求脱口而出.根据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要求大多数学生对两个一位数相乘达到每分钟做8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充分挖掘教科书练习形式蕴含的丰富内容,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熟记口诀.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动,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口诀,提高计算能力.
最新更新
优秀数学推荐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问答网(wenda2.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问答网 wenda2.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00227号-1